不是仙草是良药
1.中医学对灵芝药用价值的认识
灵芝深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并以“太上之药”的高贵 形象和灵验功效深入人心。
灵芝食、药两用的价值,远在周朝《列子》一书中就 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和“煮百沸其味清芳,饮之目 明、脑清、心静、肾坚,真宝物也”等记载。公元前300 年左右的《礼记•内则》中,记载有“食所加庶,羞有芝 柄”。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也有“和之美者…… 越骆之菌”的记载。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收 载365种药物,所载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皆 为有效、无毒者,灵芝即名列上品。《神农本草经》称: “上品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 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该书中对灵芝有详细的论 述,认为灵芝有“益心气”、“安惊魂”、“补肝益 气”、“坚筋骨”、“好顔色”等功效,久服可“不老延 年”。该书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色将灵芝分为青 芝Cfe芝)、赤芝(^)、黄芝洽芝)、白芝(5^)、黑芝 依芝)雄,此^附有紫芝休为,共分为“六芝”。并 详细地论述了此六类灵芝的产地、气味和主治等。如,靑 芝“酸,平,无毒”,可“明目”,“补肝气,安精魂, 仁恕”;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 心气,补中,增智蕙,不忘”;黄芝“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白芝 “辛,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 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黑芝“咸,平,无毒”, 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紫芝 “甘,温(平),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 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神农本草经》中对灵 芝的这些论述,被其后的历代医学家尊为经典并沿用至 今。
以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 集注》、宋朝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都有关于灵芝的论述。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证 本经以后历代有关灵芝的记载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灵 芝性味苦、平,无毒,具有益心气,人心充血,助心充 脉,安神,益肺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 筋骨,怯痰,健胃,活血等功效,成为后世研究灵芝的极 为重要的资料。
灵芝具有多方面的功用,中医临床用于防治多种疾病 和延缓衰老。灵芝“保神,益精气”,可以防治由于脏腑 虚损、元气不足引起的精亏神伤,以其甘、平、无毒,大 补五脏精气,收滋补强壮之功。灵芝“益肾气”、“好颜 色”、“治耳聋”,表明灵芝具有补益肝肾、延缓衰老的 功能。因为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如果肾阴肾阳亏 损,则腰膝酸软,齿牙动摇。肾气通于耳,肾精不足不能 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或耳聋。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 发为肝血所主,若肝血不定。则上荣于头面的血液不足, 乃至须发早白,易脱落。灵芝“利关节”,若风寒湿痹久 延不愈,邪人肝肾,肝肾木足则症见腰膝酸痛,四肢关节 疼痛久延不愈,四肢屈伸不利,兼见头晕耳鸣,心悸不 宁。灵芝滋补肝肾,生精化血,血行风自灭,乃收“利关节”之功。灵芝“益心气”、“入心生血,助心充脉”, 可养心安神,用于心气虚和心血虚引起的心悸、失眠、健 忘。灵芝“益肺气”,可补益肺肾,治疗肺肾虚损引起的 咳喘、气短乏力等症。灵芝“益脾气”,可健脾胃,助消 化,用于脾胃虚损引起的食欲减退、腹胀、大便稀薄等症。
综上所述,元气不足、精亏神伤、齿落、发白、腰膝 酸痛、关节不利、头晕、耳聋、心悸、失眠、健忘、咳 喘、气短、乏力、纳呆、腹胀等等,分属肾、肝、心、 肺、脾诸脏虚损的表现。灵芝是所有补虚中药中惟一归 肾、肝、心、肺、脾五经的药物,既可补益肝、肺、肾, 又可养心安神,健脾助消化,用途广泛。历代医家用它滋 补强壮、扶正固本是很有道理的。
总之,灵芝可大补五脏虚损、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自然使它成为“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珍品,享有“诸 药为各病之药,灵芝为百病之药”之美誉也实不为过。